设为主页 | 添加收藏 | 旧版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楚简 >> 正文

田 炜:读上博竹书(四)琐记

2005年04月03日 21:33 中山大学中文系 田 炜 点击:[]

一、释“奂”


《内礼》第八简云:

君子曰:孝子,父母有疾,冠不,行不颂,不卒立,不庶语。


整理者释为力,并指出这句话与《礼记·曲礼》中的“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相近。魏宜辉先生怀疑“冠不力”应该读作“冠不饬”,犹言“冠不正”(魏宜辉:《读上博楚简四劄记》,简帛研究网站,2005-3-10)。楚文字“力”字作形,比“力”字明显多了一笔,故原释可商。张新俊、曹建敦先生改释为“介”(曹建敦:《读上博藏楚竹书〈内豊〉篇札记》,简帛研究网站,2005-3-4),曹氏进而读为“紒”。战国文字“介”字作(介钟磬)、(信阳楚简),或加饰笔作(古玺“忦”字所从)。释“介”者大概认为字中间的横笔是饰笔,但是字横笔与右边的垂笔连接相当连贯,不宜视为两笔。所以我们认为将释为“介”也是不对的。侯马盟书“奂”字作等形,“”字作等形,“寏”字作,所从之“奂”与形同。据此,我们认为应该改释为“奂”。

《说文·宀部》:“寏,周垣也。院,寏或从阜。”以“院”为“寏”之或体。“完”字上古音属晓纽元部,“奂”属匣纽元部,读音相近,所以“完”、“奂”作为声符可以换用。《内礼》中的“奂”可以读为“綄”。《集韵·谏韵》:“绾,系也。或作綄。”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绾发”下注“结也”,又引《韵英》、《广韵·潸韵》、《集韵·谏韵》解释为“系也”。“冠不奂”指的是成年的男子因父母有疾而不绾发,不绾发就不能戴冠。《曲礼》中所说的“栉”,是男子用的梳篦,所谓“不栉”,就是不梳理头发,不梳理头发同样不能戴冠。所以《内礼》的“冠不奂”和《曲礼》的“冠者不栉”,意思大概是一样的。


二、释“吟”

《柬大王泊旱》14号简云:

王卬天而泣


,整理者释作“句”,读为“後”,于字形无徵。季旭昇先生疑为“啕”之异体(《〈上博四·柬大王泊旱〉三题》,简帛研究网站,2005-2-12),也不合适。杨泽生先生将此字释作“吟”,并训为叹息,可从(杨泽生:《读〈上博四〉札记》,简帛研究网站,2005-3-24。)。杨先生认为该字“与同篇20号简‘含(今)日’之‘今’作相比,只是省去竖画左侧的两个短横而已”。“吟”字从今得声,而字从人,战国文字“今”和“人”二旁一般是不能通用的,所以要释为“吟”还得举出“今”、“人”二旁换用的实例。兹试以齐系陶文中的例子为证。《古陶文汇编》3·686所录陶文,以“器”为辞,知就是“酓”字,3·1184所录单字陶文作,也是“酓”字,这两个“酓”字的“今”旁都变成了“人”旁,故知在战国文字中“今”旁有时也会讹省为“人”旁。


                                                        2005年3月30日写竟


上一条:房振三:上博馆藏楚竹书(四)释字二则 下一条:高佑仁:读《曹沫之阵》心得两则:「几」、「非山非泽,亡有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简帛研究网站      您是本站的第 1133789 位访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电话:0531-88364672  E-mail:jianbo@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