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简《容成氏》2002年出版后,学者们从竹简编联、文字考释、所属学派及其蕴涵的思想内容等各方面做了许多研究。我最近细读《容成氏》,发现有一点似乎还没有人提到过。今试为拈出,以就正于方家。
我所指出的是《容成氏》中舜听政后任用禹、后稷、皋陶、质的那一部分。《容成氏》这样说:
舜聽政三年,山陵不疏,水潦不湝(?),乃立禹以爲司工。(以下讲禹治水,文长不录)天下之民居奠,乃□食,乃立后稷以爲
。后稷既已受命,乃食於野,宿於野,復穀豢土,五年乃穰。民有餘食,無求不得,民乃賽,驕態始作,乃立臯陶以爲李。臯陶既已受命,乃辨陰陽之氣,而聽其訟獄,三年而天下之人無訟獄者,天下大和均。舜乃欲會天地之氣而聽用之,乃立貭以爲樂正。貭既受命,作爲六律六
〈郘,呂〉,辨爲五音,以定男女之聲。當是時也,癘疫不至,妖祥不行,禍災去亡,禽獸肥大,草木晉長。昔者天地之佐舜而佑善,如是狀也。 = 1 \* GB3 ①
有关舜任用百官的系统记载,同样见于《尚书•尧典》和《大戴礼记•五帝德》。
《尚书•尧典》:
帝曰:“……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
帝曰:“……垂,汝共工。”
帝曰:“……益,汝作朕虞。”
帝曰:“……伯,汝作秩宗。……”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帝曰:“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大戴礼记•五帝德》:
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于民;使后稷播种,务勤嘉谷,以作饮食;羲、和掌历,敬授民时;使益行火,以辟山莱;伯夷主礼,以节天下;夔作乐,以歌钥舞,和以钟鼓;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经。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舜设官分职以治理国家的说法至少在战国时代是很流行的。以《容成氏》和《尧典》、《五帝德》比较,《容成氏》只记载其中的四位(即禹、后稷、皋陶、质),这并非《容成氏》作者所知传闻有异,而是为表达他对职官产生和国家治理先后次序的理解作出的有意识的选择。这在简文中表现的非常明白:禹平治水土,定名山谷,“天下之民居奠,乃□食,乃立后稷以爲
。”“五年乃穰。民有餘食,無求不得,民乃賽,驕態始作,乃立臯陶以爲李。”“三年而天下之人無訟獄者,天下大和均。舜乃欲會天地之氣而聽用之,乃立貭以爲樂正。”作乐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简文的叙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这在《尧典》和《五帝德》中是看不到的。
姜广辉说:“《容成氏》简文特别提炼和渲染其中‘不授其子而授贤’的意义,则反映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一种‘问题意识’,所以这部书形式上是古史传说,实际应属战国百家言。”②本文的分析则提供了《容成氏》中“问题意识”的又一具体例证。
2007年10月17日
注释:
= 1 \* GB3 ①:释文依陈剑:《上博簡〈容成氏〉的拼合與編連問題》,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Wssf/2003/chenjian02.htm。
②:姜广辉:《上博藏简〈容成氏〉的思想史意义》,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Wssf/2003/jiangguanghui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