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添加收藏 | 旧版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楚简 >> 正文

张崇礼 :释《景公瘧》中的“敷情不偷”

2007年07月30日 12:28 张崇礼 点击:[]

《景公瘧》第四簡:“文子答曰:‘夫子使其私吏聽獄於晉邦,A情而不B;使其私祝史進……’”其中的A字,原字形作,整理者隸定爲“”,並考釋說:“‘’,讀爲‘溥’。《集韻》:‘溥,大也,廣也”,又‘塗也’。又有‘施’、‘施行’之意,如《詩·小雅·小旻》:‘敷於下土’,《詩·商頌·長髮》:‘敷政優優。’溥情而公。”其中的B字,原字形作,整理者考釋說:“从心,俞省聲,同‘愈’,《集韻》:‘愈,勝也,益也。’‘愈’,亦通‘俞’、‘愉’。《呂氏春秋·知分》:‘俞然而以待耳。’《爾雅·釋詁》:“愉,樂也。’《玉篇》:‘愉,悅也。’”[1]陳偉先生讀“”爲“薄”,認爲“薄情,猶輕情”。[2]董珊先生讀“A情而不B”爲“溥情而不逾”,並認爲“應大略相當於傳世各本‘竭情無私’與‘無猜’,即無私情之意”。[3]何有祖先生同樣讀爲“溥情而不逾”,並從新斷句爲:“文子答曰:‘夫子使其私吏聽獄於晉邦,溥情而不逾使其私,祝、史進……’”[4]

按:A應該讀爲“敷”。《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僞孔傳:“敷,陳;奏,進也。”[5] “敷”、“奏”同義連用,意思是向君上報告。A字亦見於上博四《昭王毀室》第四簡,作,我們在《讀上博四〈昭王毀室〉劄記》一文中,讀爲“敷”,但是誤訓爲“穿地”。[6]現在看來,也應訓爲“陳”,義爲“向君上報告”。《昭王毀室》中穿喪服的君子對赴命尹說:“僕將埮亡老,以僕之不得幷僕之父母之骨,私自。”意思是說:“我將要掩埋死去的母親,卻不能把她與父親合葬在一起,所以私自來向君主報告這件事。”而“赴命尹不為之告”,其中的“告”正與“”相呼應。而《昭王毀室》後文的“從尃”,也應讀爲“從敷”,即批准了君子的報告,答應了他的請求。

《景公瘧》中“敷情”的“情”,應訓爲“實情”。《易·咸》:“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7]《史記·高祖本紀》:“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8]“敷情”義爲向君上報告實情。《景公虐》第七簡的“尃情”,也應讀爲“敷情”,是指向神明報告實情。

B字,从心,俞省聲,即“愉”字,不當讀爲“逾”。《景公瘧》第一簡有“逾”字,作,與B字相比,差別很大。這裏的“愉”應讀爲“偷”,釋爲“苟且”。《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俗教安,則民不愉。”陸德明釋文:“愉,音偷。”賈公彥疏:“愉,苟且也。”[9]《孔子家語·賢君》:“法無私而令不愉。”王肅注:“愉,宜爲偷。偷,苟且也。” “苟且”的具體含義就是指“不循禮法”《漢紀·武帝紀二》:“夫秦滅先聖之道,爲苟且之治,故立十四年而亡。”

“敷情而不偷”義爲向君上報告實情而不敢不循禮法。“夫子使其私吏聽獄於晉邦,敷情而不偷。”意思是說范武子雖然使用自己的家臣爲晉國斷獄,但家臣們都能據實上告,依法斷案。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木問于趙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對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晉國無隱情,其祝史陳信於鬼神無愧辭。’”[10]這段文字可與《景公虐》第四簡對讀,“敷情”應同于“言于晉國無隱情”,“使其私祝史進……”應同于“其祝史陳信於鬼神無愧辭”。所以“夫子使其私吏聽獄於晉邦,敷情而不偷”和“使其私祝史進……”爲兩個並列分句,後一個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語“夫子”。


[1]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74頁。

[2]陳偉:《讀〈上博六〉條記》,簡帛網首發,07/07/09。

[3]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續一)》,簡帛網首發,07/07/11。

[4]何有祖:《上博六〈景公瘧〉初探》,簡帛網首發,07/07/11。

[5]孔穎達:《尚書正義》,十三經註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27頁下。

[6]張崇禮:《讀上博四〈昭王毀室〉劄記》,簡帛網首發,07/04/21

[7]孔穎達:《周易正義》,46頁下。

[8]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82,380頁。

[9]十三經註疏本《周禮註疏》“則民不愉”的“愉”字,原文做“偷”,今據《校勘記》改。參見賈公彥《周禮註疏》,703頁上、中;《校勘記》709頁中。

[10]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1996頁下。


上一条:张崇礼:《景公瘧》第十简解诂 下一条:张崇礼:释《景公瘧》中的“偶言”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简帛研究网站      您是本站的第 1133789 位访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电话:0531-88364672  E-mail:jianbo@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