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四)•采風曲目》第六簡:「狗(茍)
(吾)君毋死」
原考釋:
曲目。「狗」讀為「茍」。「
」讀為「吾」。本句辭意未詳。[1]
按:「狗」从犬句聲。「
」字未見於《說文》,但在楚簡中常見,讀為「吾」。「狗
」或可讀為「句吳」。
「吳」與「吾」在古籍中通假之例,時有所見,例如《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好吳邊疆。」《釋文》吳作吾;《墨子•耕柱》:「而陶鑄之於昆吾。」《文選•七命》李注引吾作吳。[2]
吳國古書中或稱「句吳」,例如《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犇荊蠻,自號句吳。」他書或作「勾吳」。金文中則有「攻敔」(攻敔王光戈)、「工
」(者減鐘)、或「攻吳」(攻吳王夫差鑑)等稱[3],吳國曾和楚國締盟,後又和楚國進行了一百多年的爭戰,吳王闔閭曾重用亡命吳國的楚臣伍子胥侵擾楚境。後來吳國甚至聯合蔡、唐二國,攻入郢都,楚幾乎遭遇亡國之禍。吳國與楚國關係密切,故楚地詩歌中可能出現與吳國相關之內容。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頁170。
[2] 參考高亨《古字通假會典》,山東:齊魯書社,1989年7月,頁853。
[3] 陳初生《金文常用字典》,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頁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