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添加收藏 | 旧版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文章 >> 楚简 >> 正文

曹 峰:《恒先》已发表论著一览

2006年12月24日 00:29 曹 峰 点击:[]

廖名春 「上博藏楚竹書《恆先》簡釋」(HP 《confucius2000》http://www.confucius2000.com/ (以下略),4月16日。修訂稿HP 《confucius2000》,4月22日。又見HP《簡帛研究》,http://www.jianbo.org/(以下略),2004年4月19日。)

2

李 鋭 「《恆先》淺釋」(HP 《confucius2000》,2004年4月17日。HP《簡帛研究》,4月23日)

3

朱淵清 「「域」的形上學意義」(HP 《confucius2000》,2004年4月18日。HP《簡帛研究》,4月18日)

4

李學勤 「楚簡《恆先》首章釋義」(confucius2000,2004年4月19日。HP《簡帛研究》,4月23日。又見《中國哲學史》2004年3期。又見姜廣辉主編《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通訊》第二辑,2004年6月。)

5

顧史考 「上博竹書〈恆先〉簡序調整一則」(美國MT.Holyoke大學「Confucianism Resurrected」中國出土文獻國際學術研討会論文,2004年4月24日,又見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8日)

6

龐 樸 「《恆先》試讀」(HP《簡帛研究》,2004年4月26日。又見姜廣辉主編《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通讯》第二辑,2004年6月。)

7

范麗梅 「上博楚簡〈亙先〉選釋(初稿)」(新出戰國楚竹書研讀會第七次會議報告論文,2004年5月5日,漢國策府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8

王志平 「《恆先》管窺」(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8日)

9

郭齊勇 「《恆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8日。又見宮哲兵主編《當代道家――海峽兩岸首届當代道家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5月12日~15日,武漢。又見《江漢論壇》2004年第8期。又見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2005年4月)

10

呉根友 「上博楚簡《恆先》篇哲學思想探析」(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8日。又見宮哲兵主編《當代道家――海峽兩岸首届當代道家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5月12日~15日,武漢。又見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2005年4月。)

11

丁四新 「《楚簡〈恆先〉章句釋義》」(宮哲兵主編《當代道家――海峽兩岸首届當代道家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5月12日~15日,武漢。又見HP《簡帛研究》,2004年7月25日。又見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2005年4月。又見HP《簡帛》http://www.bsm.org.cn/(以下略),2005年12月29日、30日)

12

黄人二、林志鵬 「上博藏簡第三冊恆先試探」(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12日。又見《華學》第七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13

董 珊 「楚簡《恆先》初探」(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12日。又見《战國题铭与工官制度研究——附论新见铜器和簡帛》(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年5月)

14

曹 峰 「《恆先》編聯、分章、釋讀札記」(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16日)

15

劉信芳 「上博藏竹簡《恆先》試解」(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16日)

16

李 鋭 「《恆先》札記兩則」(HP 《confucius2000》,2004年5月17日)

17

劉貽羣 「《恆先》蠡測」(HP《簡帛研究》,2004年5月23日)

18

郭 剛 「上博楚簡《恆先》之「恆先」、「恆气」窺探」(HP《簡帛研究》,2004年6月6日)

19

趙建功 「《恆先》新解六則」(HP 《confucius2000》,2004年6月10日)

20

劉貽羣  「試論《恆先》的「自生」」(HP《簡帛研究》,2004年6月13日)

21

季旭昇 「《上博三·恆先》「意出于生,言出于意」説」(HP《簡帛研究》,2004年6月22日。又見《中國文字》新30期,2005)

22

董 珊 「楚簡《恆先》「詳宜利巧」解釋」(HP《簡帛研究》,2004年11月9日)

23

陳 靜 「宇宙生成的理論――《恒先》在思想史視野下的一種讀解」(收入《自由與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第八章,雲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24

陈丽桂 「《上博簡(三):〈恆先〉的义理与结构》」(HP《簡帛研究》,2004年12月19日)

25

曹 峰 「楚簡《恆先》「祥義利巧綵物出于作」解 」(HP《confucius2000》,2004年12月22日。又見HP《簡帛研究》, 2004年12月26日)

26

曹 峰 「從自生到自爲――《恆先》政治哲學探析」(HP《confucius2000》,2004年12月23日。又見HP《簡帛研究》, 2005年1月4日。修訂稿日文見「「自生」から「自爲」へ――《恆先》政治思想研究」(日本中國出土资料學会編《中國出土资料研究》第九號,2005年3月)。中文見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古今論衡》第十四期,2006年5月。)

27

董 珊 「關于楚簡《恆先》「詳宜利巧」解釋的補正」(HP《簡帛研究》, 2005年1月4日)

28

秦桦林 凌瑜 「「習以不可改也」——楚簡《恆先》中有關「語言符號的强制性」的思想」(HP《confucius2000》2005年1月10日。又見HP《簡帛研究》,2005年1月26日)

29

赵建功 「《〈恆先〉易解(上)》」(HP《confucius2000》2005年1月5日。又見HP《簡帛研究》,2005年1月26日)

30

赵建功 「《〈恆先〉易解(下)》」(HP《confucius2000》2005年1月5日。又見HP《簡帛研究》,2005年2月7日)

31

劉貽羣 「楚簡《恆先》三題」(《文史哲》2005年第1期。又見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2005年4月。又見中國人民大學复印资料《中國哲學》2005年第5期)

32

李 鋭 「「氣是自生」:《恆先》獨特的宇宙論」(《中國哲學史》2004年3期。又見中國人民大學复印资料《中國哲學》2004年第10期)

33

廖名春 「《上博藏楚竹書〈恆先〉新释》」(《中國哲學史》2004年3期)

34

丁四新 「有無之辯和氣的思想」(《中國哲學史》2004年3期。又見中國人民大學复印资料《中國哲學》2004年第10期)

35

淺野裕一「上博楚簡《恆先》的道家特色」(中文見北京清華大學「多元視野中的中國歷史」國際研討會,2004年8月22日~24日。《清华大學學报》2005年第3期,2005年6月。又見《戰國楚簡研究》第三部分第八章,臺灣萬巻楼圖書公司,2004年12月。日文見早稲田大學《長江流域文化研究所年報》第三號,2005年1月。又見淺野裕一編《竹簡が語る古代中國思想―上博楚簡研究―》第9章,汲古書院,2005年4月。)

36

鄭萬耕 「楚竹書《恆先》簡説」(《齊魯學刊》2005年1期。又見中國人民大學复印资料《中國哲學》2005年第4期)

37

季旭昇 「從「求而不患」談《上博三恆先》後半部的解讀」(《〈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哲學系,2005年3月25日)

38

丁原植 「《恆先》與古典哲學的始源問題」(《〈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哲學系,2005年3月25日)

39

竹田健二「上博楚簡《恆先》における気の思想」(淺野裕一編《竹簡が語る古代中國思想―上博楚簡研究―》第10章,汲古書院,2005年4月。又見大阪大學中國哲學學會編《中國研究集刊》第36號(特集《出土楚簡の語る世界――戰國楚簡と中國思想史研究》),2005年6月。)

40

曹 峰 「谈《恆先》的編联与分章」(《清华大學學报》2005年第3期,2005年6月。又見中國人民大學复印资料《中國哲學》2005年第10期)

41

李 鋭 「由竹書《恆先》看汉晉學術」(《湖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42

淺野裕一 「上天•上帝信仰と砂漠の一神教」(「全球儒學論壇(2005)」,山東大學,2005年9月8日)

43

中嶋隆藏 「先秦時代における「恆」の思想」(「全球儒學論壇(2005)」,山東大學,2005年9月8日)

44

「《恆先》思想探微」(HP《山東大學易學與古代哲學研究中心》http://zhouyi.sdu.edu.cn/, 2005年9月30日)

45

中嶋隆藏 「《上海博物館蔵戰國楚竹書(三)》所收「亙先」小考」(《集刊東洋學》第94號,2005年10月)

46

季旭昇 「《恆先譯釋》」(收入《〈上海博物館蔵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灣萬巻楼圖書公司,2005年10月)

47

曹 峰 「《恆先》所見「名」之分析(提綱)」(《楚文化研究會第九次年會》,湖南省博物館,2005年10月28日)

48

彭树欣 「试论战國楚竹书《恆先》的文學发生论思想」(HP《簡帛》, 2005年11月14日)

49

林義正 「論〈恆先〉的宇宙思維 ─ 基於內觀功夫的另一個詮釋」(《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臺灣政治大學,2005 年 12 月 2日)

50

郭梨華 「〈亙先〉及先秦道家哲學論題探究」(《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臺灣政治大學,2005 年 12 月 3日)

51

林明照 「論〈恆先〉有無關係的哲學意涵」(《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臺灣政治大學,2005 年 12 月 3日)

52

陳麗桂 「近年出土道家簡帛所呈現的道論及其相關思想」(《出土簡帛文獻與古代學術國際研討會》,臺灣政治大學,2005 年 12 月 3日)

53

淺野裕一 「新出土資料と諸子百家」(《中國研究集刊》別冊(第三十八號)《戰國楚簡研究2005》,2005年12月 )

54

淺野裕一 「黄帝書『十六經』の宇宙生成論」(《中國研究集刊》雨號(第三十九號),2005年12月 )

55

趙建功 「《恆先》意解」(《华中科技大學學报》(社会科學版)2006年第二期。又見HP《confucius2000》2006年3月26日)

54

趙建功 「以《易》解《恆先》六则」(《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一期。又見HP《confucius2000》2006年3月26日)

55

李 零 「《上博楚簡〈恆先〉語譯》(《中華文史論叢》2006年第一期,2006年3月)

56

谷中信一 「《恆先》宇宙論析義」(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巻」,武漢大學,2006年6月26日~28日)

57

王葆玹 「竹書《恆先》思想研究」(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博簡巻」,武漢大學,2006年6月26日~28日)

58

郭靜云 「先秦自然哲學中「天恆」觀念」(新出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郭店、其他簡巻」,武漢大學,2006年6月26日~28日)

59

季旭昇  「《恆先》分章語釋」(《華學》第八輯,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8月)

60

李 鋭 「讀《恆先》札記」(HP《簡帛》2006年8月16日。又見HP《confucius2000》2006年8月17日)

61

季旭昇 「從隨文説解的體例談《恆先》的詮解」(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簡帛》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其他

曹 峰 《〈恆先〉解讀上》(日本上海博楚簡研究会第11次例會,東京大學,2004年7月25日) 

曹 峰 《〈恆先〉解讀下》(日本上海博楚簡研究会第12次例會,東京大學,2004年9月25日) 

臺灣《道家簡帛資料暨上帛新出資料研讀會研讀會》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次研讀摘要均與《恆先》有關(http://www3.nccu.edu.tw/~92151018/


以上目録如有遺漏,請聯系曹峰caofeng@sdu.edu.cn

上一条:陈燿森:论简、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异(中) 下一条:陶 磊:《恒先》思想探微

关闭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简帛研究网站      您是本站的第 1133789 位访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电话:0531-88364672  E-mail:jianbo@sdu.edu.cn